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仙桃市委员会网站!
当前位置:仙桃政协 > 发言选登 > 信息浏览
市政协“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双月协商座谈会材料汇编
文章来源:仙桃市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8-05-09

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

   

市政协调研组

(2018年5月9日)

 

   “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是今年市政协双月协商的第一个议题,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的殷切期望。3月以来,市政协副主席张德萍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内城区交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4月2日至4日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城区交通现状

   我市城区现有主干道12条,呈6横6纵交错分布,此外还有5条城乡连通干道、几十条连通道,共同构成了基本路网。城区常住人口约48万(不含流动人口),全市汽车保有量8.96万辆,而且还以1.5~2万辆/年的速度增长。人口和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与公共资源建设的相对滞后,带来了城区交通压力、道路拥堵和交通乱象。近年来,虽然我市不断加大城市交通的整治力度,交通秩序有了一定好转,但人车混行、乱闯红灯、非法营运、违章占道等乱象依然存在。

   1.道路通行不畅。我市城区路网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新路、宏达路、大洪路、交通路、仙源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承担着城区近60%的交通流量,但通过性能有限,加上南北向众多支线道路没有贯通,进一步加大主干道车流压力;新老城区结合部特别是高速公路涵洞和高架,由于存在一定设计缺陷,致使形成新的堵点;此外电信五岔路口、东桥路口、西桥路口等异型路口,因路况复杂,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2.路权分设不明。我市没有充分尊重和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严格执行人车分流是形成城区交通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复州大道、大新路等老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设置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困难较大。二是仙桃大道等路段,基础条件具备,但还缺乏清晰完备的标识标牌引导,同时公交站点和右转道占用非机动车道,不适宜用护栏隔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降低了通行效率。三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无障碍化设施还不够完善,红绿灯等待区域设置不合理,造成互相借道,混合通行。同时各道路右转车辆和过路口行人同时放行,导致人车冲突。

   3.停车场地不足。城区停车场地建设明显滞后,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居民机动车基本无专用停车场,复州花园、德政园等建设较早的居民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重点路段、商业区、学校周边缺少公共停车场地,致使机动车无序停放,影响交通出行。同时去年新增9000个停车位基本设置在道路和小区里,进一步影响道路通畅性。

   4.文明意识不强。我市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文明出行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交警部门4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市两个月拍摄“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行为达千余起。机动车抢道、加塞,随意变道、占道,违章调头、逆行、闯红灯,营运性机动车辆繁华地段停车揽客等现象十分普遍,尤其在没有违章拍摄装置的路段更为突出。同时非机动车、行人横穿马路、逆行、乱闯红灯、“组团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交通秩序管理难度。

   5.管理覆盖不全。我市交通秩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盲区。一是对电动车没有实施有效监管,导致电动车驾驶者成为道路行驶特殊群体,近年来发生交通事故涉及摩托车、电动车的比率占76.9%。部分载客“麻木”车打着代步、接送小孩的“晃子”从事非法运营,快递外卖行业和送货电动车交通违法行驶,形成交通秩序混乱。二是对公共汽车、的士等营运车辆随意停车、变道等违章行为处罚不力,在高峰时段形成堵点。三是违章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和车辆占用人行道直接导致人车混流。四是对行人违章缺乏有效的约束。

   二、张家港市交通秩序管理的经验

   张家港市是唯一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200多项国家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为了有效破解我市城区交通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4月初调研组赴张家港专题学习了该市交通秩序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给了我们四点启示:

   1.强化顶层设计。1995年至今,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是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市领导以及各镇(区)一把手为成员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部门联动。全市形成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联动参与的机制,建立了“常碰头、常研究、常通气”协作机制,不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是完善机制。市政府将文明交通列入各单位各部门年度文明创建考核,乡镇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到了50%

   2.注重全民参与。张家港市按照每年围绕一个目标、每年搭建一个载体、每年推出一个系列的总体思路,引导全民文明出行。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分别建成苏州市首家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馆、张家港市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基地、全省首个社区交通安全服务站,引导全民参与学习教育。二是坚持教育引导。编印发放10万册《张家港市文明交通知识读本》,开展交通法规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坚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文明交通出行。四是坚持媒体联动。新闻媒体围绕文明交通主题,长年累月加大交通文明宣传力度,确保遵守交通规则入脑入心。

   3.完善交通设施。一是着力解决主干道不畅问题。2008年以来,张家港市投资3.86亿元,先后新建、改建、扩建17条市区主要道路,增设隔离栏、中央绿化带,科学规划了路口,形成路权分离,规范了行车秩序并每年投入2000万资金用于交通设施的维护保养。二是努力解决“肠梗阻”问题。先后对市区11条支线路段进行了改造,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了主干道交通压力。三是妥善解决停车难问题。近两年,张家港市着重围绕解决商业中心区停车问题,将步行街南侧人民医院搬迁后地块,改建为大型停车场;动员主干道沿线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停车场。四是注重智能化应用。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公安部科研所合作加大智能交通建设,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出行引导、车辆监管。目前,市区主干道全部实现高峰时段绿波控制,并正在建设智能一体化停车系统。

   4.坚持从严治理。张家港市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有效载体,在路面执法整治上下功夫、求突破。今年全面启动交通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围绕“六个显著”的总目标,以乱停车、乱骑车、不礼让斑马线、酒驾等“九类突出违法”作为整治工作重点,坚持“传统+科技”、“天上+地面”等管控模式,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交通违法开展严查严处。在此基础上,公安交警、城管紧紧依托警城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定期联合对违章占道、乱搭乱建等开展综合整治,拓宽道路可利用空间,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优化。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明显减少,行人非机动车遵章率达97%以上,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9%。

   5.严肃考核问责。张家港市将文明交通列入各单位各部门年度文明创建考核,对年内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实3人次以上的部门、企事业单位取消年度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各镇(区)、村将道路交通秩序和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年度五星家庭评比考核指标。教育部门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个人操行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出现交通违法行为的,明确规定一年内有5次被查实的,年终考核被评为不称职。

   三、对我市交通文明出行的建议

   根据市内调研情况,借鉴张家港市先进经验,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城区交通乱象事关仙桃形象、事关仙桃发展、事关民生福祉,能否取得效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必须拿在手上亲自抓。建议市政府领导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并整合市文明办、市交通秩序整治办公室、市交警支队等职能部门的力量,组建专门治理机构,避免“多龙治水”。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比重,将文明出行融入村规民约、行业规范、机关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2.广泛宣传,引导全民参与。交通文明程度实质上反映人的文明程度,必须做到全员文明出行引导。要像循环产业园宣教一样,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公众广告屏等传统媒体,广泛借助网络直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组成交通安全教育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广泛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开展“找文明,树新风”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典型,同时激励壮大交通安全志愿者的队伍,由交警部门统一引导,定期组织文明交通执勤、文明停车劝导、交通安全宣传等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文明引导作用。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对市民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做到交通安全知识全覆盖,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3.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引导老城区人口向南城新区转移。严格旧城改造和新建小区配建道路和停车场(位)规划的把关审批,落实配建标准;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吊坎路,拓宽“毛细血管”,形成循环畅通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选择一条主干道进行试点改造,完善各类标标线,利用绿化带、隔离栅栏、公交站点等辅助交通设施,实现路权分离,形成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加快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转变,在繁华易堵的路口设立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公共交通,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疏导交通压力。

   4.强化措施,突出整治重点。整治交通乱象必须从严。一要严厉管路。保持全天候高压态势整治违章占道,占道经营,占用公共区间等行为。二要严厉管车。严厉打击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违章行为,规范网约车准入机制。严厉打击三轮电动车、四轮电动车非法营运行为,加大电动车源头控管,对现有电动车统一上牌管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设定1-2年的过渡期逐步淘汰。对快递外卖公司电动车统一标识,规范管理。三要严厉管人。要严管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建立抓拍和曝光机制,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养成行人走人行道,按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习惯。

   5.与时俱进,提高科技含量。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建议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特点,整合智慧城管、天网等信息化资源,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公安交通集成智慧平台建设,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能力,主干道高峰时段实现“绿波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对所有联控信号机实现干线协调控制,对交通违法行为动态抓拍。完善公安交通指挥平台建设,扩大交通信息采集、监控范围,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测,提高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快速报警、快速处理能力。加强交通信息诱导系统建设,在主要路口、路段安装交通诱导屏,通过交通广播、互联网、短信,向社会发布交通信息,引导出行车辆选择最佳线路,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坚持科学规划  优化交通布局

市政协常委、市规划局副局长  张淑香

 

   交通拥堵是所有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治理交通乱象既是城市从粗放型向科学化转型的必然过程,也是城市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宜居型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城市的成人礼。改善交通环境,优化交通秩序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案例不少,我这里只是从规划的角度提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构想,科学的规划对于城市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智能化引领的科技大潮的冲击下,要充分体现城市现代化和涵养城市气质底蕴,就必须规划先行。我市要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市目标,要完成绿色发展,建设水乡田园城市的任务,宜居宜业是发展前提,而通畅的交通,完备的设施,科学的管理就是重要要素,实现这些要素必须科学、超前做好城市规划。要聘请更为专业,更高层次的机构,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考虑,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完善相关专项规划,针对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城市公交线路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等,做到算好明天的提前量,不为未来留隐患。

   二、疏散老城区交通压力

   我市老城区受道路客观条件限制,拥堵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疏导老城区交通压力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点。有效疏导老城区交通压力我认为,一是要从环境容量考虑,严格控制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要强调人口合理容量,按照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合理规划人口数量。按照环境承载力,充分考虑老城区人口合理容量,从控规层面合理引导老城区的容积率,建议控制在2.5-3.0左右。二是要着手人口外迁,不再新增大型居住区,做存量规划。建议相关部门配合统计存量建设用地,并做好台账,为改善老城区市民生活环境,需新增居住用地的应优先考虑这些存量建设用地。三是要严格控制老城区新增大型商业,避免集聚大量人流,进一步加深老城区交通拥堵。

   三、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要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实现路网通过性能和承载能力的最大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区主干路骨架。结合汉江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和“9+1”道路改造方案,重点解决断头路,解决干河路、钱沟路、叶王路和和平路等主要南北向道路不畅的问题。二是加强设计改造,解决好交岔口堵点问题。重点对沔街五岔口、仁和桥路口、交通路凤凰河路路口、仙下河宏达路口等,容易引起拥堵,导致交通事故的异型路口,进行规范设计,条件不允许的路口要加强交通管制,配备电子信号控制,高峰时段配备交通协警加强交通指引。三是明晰路权,实施人车分流。有条件的路段要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特别是生活型道路应,尽量采用绿化带进行人车分离,条件不允许的道路可采用栏杆或实线隔离,实现人、非机动车、车的分离,保障出行安全。同时,建议拆除复州大道(西桥至纽芬兰酒店路段)绿化带,考虑到周边为市场及学校用地,人流量较大,将绿化带拆除,改用栏杆进行隔离,增加交通空间,缓解拥堵。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大多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老城区和繁华商业区,设施老化的问题更为显著。因此,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一是完善道路建设。重点是规划道路及现有道路的延线,合理设计城市断面,合理控制城市道路密度,补充完善城市道路网。要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市政、绿化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重复建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财政负担。要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及建筑后退线,对于侵占道路红线的违法建设行为要依法处理,及时拆除违法建筑或临时建筑,不能拆除的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二是增加城市公共停车场。据统计,全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约8.96万辆,年均按1.5-2万辆的速度增长,然而却没有一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指出,规划人口规模大于等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取低值1.1,那么8.96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停车位供给应为9.9万个。其中城市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可占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的10%~15%,取低值10%,城市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为0.99万个。临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规模不应大于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的5%,即应控制在4950个以内,而仅2017年新增路边停车位就远大于该数字,可见道路空间被侵占严重。城市非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不应小于非机动车保有量的1.5倍,非机动车停车场布局应考虑停车需求、出行距离换乘需求、换乘条件等因素,结合道路、广场和公共建筑、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站和公交车站等地区就近设置,其服务半径宜小于100m,不应大于200m,并应满足使用方便、停放安全的要求。


推行公交优先  缓解交通压力

市政协委员、市经信委副主任  周保平

 

   我市现有公交线路16条(其中城区13条,郊线3条),运营车辆348台,线路长度272公里,年营运里程3000多万公里,年客运量达6000多万人次。2014年,我市成为湖北省首批“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多条公交线路获得国家级、省级“工人先锋号”殊荣,已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大化,成为江汉平原乃至全省县市级公交行业的排头兵。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小、营运效率高、占有资源少等优点,在缓解交通压力上,推行公交优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我建议:

   1.坚持公交优先理念。一是根据国家及湖北省优先发展意见和若干经济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我市优先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将优先发展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二是将改善城市公交纳入民生工程或惠民十件实事之一,每年召开一次公交发展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其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把脉公交发展。三是树立“百姓优先”的公交意识,加强宣传和引导,形成政府重视、各部门支持、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2.强化规划指导。在现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一是调查研究。对公交线路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本着优先发展的原则,科学配置资源,改善随意延伸、调整的状况。二是落实规划。在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以及工业园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项目新建和改建时,将城市公交停车场、停靠站、首末场站、调度室等配套设施与规划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对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三是给予用地保障。将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正在新建的城际高铁站给予用地支持,满足公交用地需求。

   3.科学设计城市公交网络。良好的网络设计是提高城市公交客流负担率和公交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公交网络设计的目标是要建立出行成本最小的公交网络,出行成本应以市民乘车出行时间衡量,包括在车时间、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因素。公交网络设计绝不能单纯以增强盈利能力为目标而选择客流量大的线路,而要根据我市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科学设计公共交通网线布局,提高网线密度,合理设置线路和站点,逐步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安全快捷、出行方便的公共交通网络。

   4.优化公交发展环境。一要重视优化公交服务发展环境。如优化公交治安环境、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公交首末站通电、通水、司乘人员入厕等问题;二要建设公交专用道。参照周边城市做法,按照“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议按照《仙桃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6-2030)》,选择在仙桃大道客运总站、沔阳大道商城等道路试行,越是交通拥堵越体现公交优先,达到人畅其路、车畅其行的效果。三要保证公交路权、信号灯优先,规范小汽车停靠,规范客运班线车辆在城区道路通行,对公交站点附近30米内的小汽车泊车位取消或迁移,保障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安全。

   5.设立公交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市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筹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用于车辆购置、综合枢纽、场站、充电桩及配套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更新、新技术研发推广及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等。一是对企业购置车辆和场站资金给予全额补贴;二是对新开“冷辟”线路3年内的线路亏损给予全额补贴;三是对因承担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免费乘车及推行“一卡通”等所减少的收入由财政据实补偿;四是给予税收返还。

 


整治违规占道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城管局副局长  肖军训

 

   道路通畅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首要条件,而各类违规占道形成的“肠梗阻”,成为制约市民出行的瓶颈,也是我市交通乱象中最严重的“顽疾”,必须下大气力彻底整治。借鉴张家港市经验,结合工作中的思考,本人就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违规占道主要现象

   目前,我市违规占道,阻碍交通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

   1.经营占道。包括摆摊设点、搭棚促销及流动叫卖,如仁和桥旁的花卉销售占道、汉江路旁的二手车销售占道、沿河大道的木材销售占道、仙下河南仁和桥至东桥的虾子夜市场占道及废旧市场、钢材市场等的销售占道。如农用车销售季节性占道,劳务人员临时聚集揽活等。

   2.停车占道。非机动车、机动车无序停放,摩拜单车随意丢弃;部分经审批收费的停车场设置不合理,如商城天桥下及富迪商场门口人行道非机动车停放点,原富实商场及对面转角处非机动车停放点等;公交车、的士不按规定进站依靠,非法营运车辆占道候客。

   3.施工占道。包括建筑工地出入口停留的渣运车辆,门店装饰的围档铁板及堆放的杂物渣土,破路导管等市政建设的围档档板和遗留的渣土。

   4.设施占道。部分广告牌和道路指示牌设置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还有的设置在十字路口和拐弯处,车辆和行人通行不便。

   二、治理违规占道的建议

   我市违规占道种类繁多,成因复杂,要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区别对待、疏堵结合,既要在硬件上舍得投入,又要在管理上对症下药,形成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

   1.增加车位供给。首先盘活存量,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院、住宅小区地下地上的停车位,对外开放利用、实现多赢。同时鼓励市民有偿提供泊车位、实现双赢。划分道路临时泊车位,实行收费管理。收费是为了让长期占用车位的车主、让出车位,方便临时泊车的车主,缓解临时停车的车位紧张状况。其次要提高增量,利用闲置土地和收储的土地,新建二十个规模不一的地面停车场。利用学校操场、大道及大院等地下资源,兴建地下车库十个左右。在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建设多功能立体车库三至五个,下面二层是商铺,以上十层左右为泊车位。

   2.发展智慧停车。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是市政府2018年十大实事之一。要加快推进智能停车一体化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合理利用现有停车位,实现机动车与车位最直接、最便捷的对接。

   3.分类设置市场。一是设置临时市场,针对目前流动经营的客观需求,错开交通高峰,设置一批临时市场,统筹规划,设置整齐规范的高规格疏导点,统一集约经营、规范经营,既不影响交通出行,又能满足小贩的正常需求。二是设置专业市场,如钢材市场、木材市场、废旧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夜食市场、花卉市场等,既满足民生需求,又满足城市功能的分布。

   4.发展立体交通。利用PPP模式,在十字路口建设地下通道,地面机动车道全面封闭、严禁行人通行,地下通道交由社会资本方负责招引商铺、运营管理,如沔阳大道与大新路、仙桃大道与钱沟路、复州大道与汉江路、仙源大道与大新路、桃源大道与汉江路等。

   5.开展联合整治。在疏导规范的基础上,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应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针对各类拒不改正的违章占道行为,实施严查重惩、强力震慑,彻底拆除占道设施,清除占道车辆,规范占道施工,确保道路通畅。

 


管好电动车  方便你我他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局副局长  胡彩云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多,交通环境日趋复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节能环保、实用快捷的电动车进入千家万户。电动车做为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交通秩序和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超标电动车普遍存在。根据国家的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超过55千克,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并对具有脚踏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但实际上全国的电动车生产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在各地方政府的默许下,各电动车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导致超标电动车泛滥。二是电动车违法行为突出。电动车的驾驶人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部分电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根本不了解最基本的交通常识,更谈不上遵守交通法规。三是电动车违规处罚难度大。电动车驾驶人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在交通违法查纠过程中,无理取闹,抗拒执法。四是交通事故频发且理赔困难。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市电动车事故约占事故总量的70%左右,而且由于现在的电动车无法上牌保险,发生事故后理赔难度非常大,也给事故当事人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为畅通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象,特提出如下建议:

   1.狠抓源头治理,规范经营行为。经销电动车(包括电三轮、电四轮),必须建立经营台帐;购买电动车必须出示身份证并登记,便于追根塑源;开展超标电动车市场整治行动,杜绝我市32户电动车经销商再次销售超标电动车。

   2.推行电动车上牌和保险工作。对新购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实行谁销售,谁发牌,强制保险;旧的超标电动车实行居住地发放,设置过渡期,逐步淘汰更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并强制纳入保险范畴。电动车牌照由交管部门统一编制管理,分类分色编号发牌。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机非”隔离。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城建部门要启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设施改造。老城区道路改造要因地制宜,新建道路务求按新要求设计与实施,设计务求科学长远。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文明交通”常态劝导机制,实行电动车的文明交通劝导;设立曝光台,加大对电动车违法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积极与快递行业、外卖行业建立协作机制,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共同加强快递外卖行业的电动车管理;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尤其加强对违规驾驶电动车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宣传,逐渐培养电动车驾驶员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为构建我市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提供舆论支持。

   5.严厉打击电动车违法行为。要形成电动车违法和打击的高压态势,制定高标准的管理办法,像管理机动车一样,对电动车占道行驶、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管、严查、严纠。针对电动车非法运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针对货运电动车,要设置“门槛”,超过一定规格,只能在规定路段、时段才能上路通行。


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  规范文明驾驶行为

市政协委员、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会长  张彗平

 

   截止2017年底,我市在册机动车驾驶员已达到31万人,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是导致交通乱象的重要原因,驾驶过程中,随意停靠、加塞、变道等现象,不仅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成为拥堵重要诱因,因此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养成文明驾驶的习惯,已成治理交通乱象的当务之急,借鉴张家港市和广州市的先进经验,我建议:

   1.加强新晋驾驶员理论培训深度。我市在科目一、科目四培训中,一定程度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许多学员只注重了书本理论,没有注重操作实践,新晋驾驶员在取得驾照后根本没有养成“抬头看信号,低头看标线”的习惯,这是培训教育没有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建议一是增加操作性培训。在科目一和科目四培训中,适度增加道路行驶实际操作课时,让新晋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在道路上依规驾驶,养成习惯,避免纸上谈兵,给今后上路行驶留下隐患。二是提升安全理论培训权重。很多驾驶员将培训精力重点放在科目二和科目三上,把理论培训的科目一和科目四当作副课来看待,实质上驾照培训科目的设置是经过科学的论证,将科目一放在首位,就是让机动车驾驶员先懂规范,再学驾驶。广州市每年18万学员分成6个教学点,通过IC卡监管平台,进行系统的课时教育,因此我市要将理论培训上升到与科目二、科目三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增加理论培训的内容和课时,要将安全教育、文明出行纳入理论培训中去。三是加强教练员的考核。教练员既是一名驾驶技术上的指导员,更是一名安全文明驾驶习惯的宣传员和讲解员,要定期对他们的理论知识、规范操作和文明行车习惯进行考核,甚至建立教练员信息平台,对有违法驾驶机动车行为的教练员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教练员资格,通过对教练员的严格管理,为培养操作规范、文明驾驶的学员夯实基础。

   2.丰富违章处罚手段,确保纠错效果。处理违章,处罚从来不是目的,我们处罚初衷是通过惩戒,帮助人们养成安全、文明、规范的驾驶习惯。一要改变处罚的方式。不能以扣分、罚款取代教育,这样会导致教育的缺位,要把道路安全文明行驶再教育纳入惩戒重要内容,从而不断增强违章机动车驾驶员遵章守纪意识,建议对于交通轻微违章驾驶员,可以采取安排到指定培训点集训学习交通法规的处罚,帮助他们加深安全文明意识,提高纠错改错的效果。二要丰富处罚的手段。在违章处罚中,要将路边体验协管、现场观看安全宣传短片等方式结合起来,甚至在交警部门在下达处罚决定时,让其在培训基地进行一定学时的学习。以这种丰富的形式,通过教育与处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三要关口前移。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将文明出行作为我市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仙桃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可以在城、乡设置分会17处,安全联片组53个,对全市驾驶员通过课堂、远程、多媒体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再教育,让他们成为城区遵纪守法、文明行车的主力军。

   3.加强特种车辆驾驶员教育管理。特种车辆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文明的一张名片。特种车辆的驾驶员更应该注重安全文明出行的习惯的养成。一是要加强公交、出租车等交通运营车辆驾驶员安全文明教育,要将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驾驶作为放在第一位的职业操守,彻底改变随意载客、任意掉头,公交车随意加塞、变道等行为,要从健全制度入手,用企业员工管理和行业规范管理等方法约束好公交驾驶员的行为。二是要加强对水泥车、油罐车、渣土车、货运车、工程车等特种装载车辆驾驶员安全文明教育,以高于一般要求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将交通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同时要加强对这些车辆的定期检测,减少因车辆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三是电信抢修车、救护车等特种行业车辆,为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赋予了这些特种行业车辆一定的特权,但在使用这些特权时,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所有这些车辆的驾驶员,应具备更强的安全意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出行,“救命车”决不能出现安全事故,决不能成为“冒险车”和“霸王车”。

   当然,我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会长,我们道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的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推进城市文明出行的习惯逐步养成。


多措并举  倡导文明出行

市政协委员、沙嘴街道办事处绿湾社区党支部书记  金志权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人流、物流、车流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就沙嘴街道办事处而言,农业人口45000多人,城镇人口61000多人,“农转非”人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进城以后他们由农民变成了市民,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空间上的的转变,更需要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来“一次革命”。比如在阳台上随意泼洒洗衣水;高空抛洒杂物垃圾;骑车不看红绿灯;甚至有老人在乘坐2路车时,认为绿湾社区的人不需要交乘车费等等,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生活方式、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文明出行,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成败,更关系到城市的安全和谐,一出事故非死即伤。结合我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我认为这些“新市民”不是不想文明,而是不知道怎么文明,文明的标准是什么,因此我建议:

   1.把增强城市意识作为实现文明出行的首要任务。“洗脚上楼”,上的不仅仅是楼房,更需要城市意识与物质基础相匹配,例如在社区建成之初,部分群众将花坛变成菜地,社区干部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才将这一现象扭转过来,除此之外,还有像遵守交通指示灯、走斑马线、骑车出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小,但它改变了这些人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城市意识,使社区居民从“农民”向“市民”转变,从而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2.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实现文明出行的基础工程。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市民素质的基础平台。要以社区为中心,以文明楼、文明户、文明星的争创工作为基础,全面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要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开设社区论坛,开展社区文化展演等多种途径,实现从“说教式向引导式”、“号召式向启发式”、“单向被动式向参与活动式”的转变,建立道德评议会,对辖区单位和干部群众的道德行为进行评、帮、督,引导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自律不文明行为,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使文明出行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里。

   3.把宣传教育作为实现文明出行的重要内容。创建城市文明,主体是市民,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育,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教育,不仅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且要做到知行合一,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要拿出宣传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劲头,入户宣传,要实现重心下移,组织力量下基层、进社区、入楼栋,要寓教于乐、常抓常新,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的积极作用,运用社会组织、志愿者教育引导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舆论引导。

   4.把典型带动和惩戒监督作为实现文明出行的关键举措。至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需要的,但是至下而上的典型带动也是需要的,要积极开展“寻找文明人”的典型事例,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形成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同时,也要加强惩戒监督,要利用像张家港市行人闯红灯,罚款5元或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大冶市行人闯红灯拍照喷水等方式来弥补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缺位,以此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行为。


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

   

市公安局

 

   根据市政协九届七次双月协商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议题,市公安局结合自身职能,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作情况

   2017年,市公安局认真履行道路交通保安全、保畅通的职责,强力开展交通乱象专项整治,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进步。

   1.履行保安全、保畅通职责。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完成全市道路货币工程量1500万元,排查整改交通安全隐患641处,施划交通标线21万平方米,新建标牌1802套、护栏2.3万米,安装波形护栏11800米,安装广角镜33套、减速板586块、警示桩17405个。二是强化重点违法行为整治。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酒驾毒驾专项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查处酒驾281起(其中醉驾34起)、毒驾5起、套牌车27起、盗抢车、走私车各1台,吊销机动车驾驶证107人,全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4.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3.1%。三是强化路面整治,规范通行秩序。开展“治理城市乱象、创建文明交通”秩序整治、“创城保卫”交通秩序整治、“平安摩托”专项整治,采取集中清查,加强路面巡査力度重点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乱停车、乱变道、乱用灯光、闯禁行、闯红灯等违章行为和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工程运输车等,进行查处,全年纠违18.2万余起,处理违法行为16.5万余起。

   2.创新交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交通组织、信号调控、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调整,新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84处、违法停车抓拍系统65套、区间测速卡口4套、交通信号灯62处,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率。二是创新勤务机制。在城区大力推行“三制”、“三段”、“三定”的勤务模式,坚持支队领导和机关民警高峰期上路执勤制度,切实提高了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改善了交通秩序。三是推动社会化教育宣传。国绕交通管理各项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工作载体,刊播宣传稿件592篇,其中国家级23篇、省级232篇;“五进”宣传2万余次,印发警示宣传手册1万余份;多频次开展公安交管执法“大直播”,网友关注超过100万人;“双微”关注量超过10万人,推送文章100余篇;通过交警直播室、仙桃交警微信公众号、仙桃交警官方微博等平台,定期发布工作动态、及时曝光交通陋习,在社会上营造了“人人关注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

   3.开展正规化建设,提升队伍执行力。一是很抓队伍管理。坚持素质建警、从严治警、制度管警,认真落实“立规矩严纪律、转作风、促规范”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训活动,通过专班明察暗访、问题民警测评等方式,加强了重点岗位、重点民警、重点问题的管理,队伍焕发了新面貌。二是狠抓文明窗口建设。认真落实市局“三服务”十六条意见的要求,以“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推行车驾管理、事故调处、违法处理等岗位“一窗式受理”“站式服务”,推出“五类重点车”微信群提醒业务。全年受理各类驾驶证业务20.2余万人次、机动车业务10.3余万件、互联网交管平台数据受理注册用户6.6万个,互联网约考18.77余万人,互联网选号3471个。三是狠抓公正廉洁执法。大力推进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管理,完善执法监督内部管理机构和体系,建立涉法涉诉事件责任倒查机制,细化道路执勤执法标准,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和交通事故处理规范化执法专项整治,推行案件审核“四级把关”制度,全年案件质量考评达到优秀等次,没有发生一起执法过错案件。

   二、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其原因

   近年来,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交通秩序大为改观,但仍然存在不少管理难点:

   1.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管理难度大。部分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据统计,近年发生交通事故涉及摩托车、电动车、行人的比率占76.9%,,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等违法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这类违法,一般只能采用教育的手段,处罚难度大,收效甚微。

   2.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停车资源有限影响道路通行。大新路、宏达路、大洪路、交通路、仙源大道等南北向道路,承担着城区近60%的交通流量,这些城市道路基本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通行的需求。同时,由于这些路段所处人口密集,想要打通断面、拓宽改造几乎不可能,附近停车场少之又少,不施划临时停车泊位,车辆无处停靠,施划后直接影响进出车辆的通行,形成了交通管理的两难局面。

   3.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交通管理。近年来,我市城市道路不断扩展,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没有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导致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缺失;另外,原有的交通设施也不断老化,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4.交通安全管理手段单一管理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职能主管部门,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目前,城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约20万流动人口,道路通行里程在不断扩大,但城区两个大队仅有交警35人,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以限有的警力应对不断扩大的城区交通,只能是疲于应付,管理效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二是城市交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单靠交警部门管理无法解决。如少数弱势群体(下岗职工、残疾人、拆迁户等)以生活困难安置不妥等借口,继续或者变相从事“麻木”营运,非暴力抗法,把对政府的抵触情绪发泄于一线管理者(交协警),严重扰乱了交通安全秩序,对电动三轮车、“残麻”、“黑的”、“摩的”、电动四轮车上路营运,交警部门出于执法无据和维稳考虑,只能对驾驶人教育劝导,但效果并不理想。

   三、后段工作措施

   管好城市交通既是民生工程,也关系到城市形象,更是公安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

   1.完善交通设施。一是加快建设智慧交通。结合城区交通设施建设的需求,落实智慧交通新建改造工程方案,协调经费4300万元,在城区新建智能信号灯24处,改造升级信号灯路口45处,安装电子警察路口40处,视频监控抓拍点48处、路口22处,新改建路段全部安装交通标识标牌。二是加快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系统,经常性组织分析研判,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三是规范标志标线建设。组织专班对城区道路交通标线逐一排查,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部翻新施划、维修,以清晰完整的标志标线,引导驾驶人按导向行车,有序停车,保障顺畅出行。

   2.优化交通组织。一是科学改造路口,提高通行效率。改造大洪路与黄金大道交叉口、流金岁月路口、西桥路口,增加道路承载能力,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二是优化循环交通。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城区交通规划,结合人、车、路的实际情况,在桃源大道(钱沟路口至汉江酒店路段)、步行街西巷(宏达路至仙桃大道)、沔阳一巷(交通路至两阳大道)等路段设置单行道,构建快捷、顺畅的循环交通。同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公交线路、公交站点设置,减少拥堵。三是开展护学行动。以交警路面警力为主,机关科室(所、中心)警力为补充,在中、晚交通流量高峰期间,将警力分布在各学校“护学岗”、重要路口路段执勤,预防学校周边拥堵。

   3.强化交通管理。一是打造样板促文明。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确立沔阳大道全段、仙桃大道(叶王路口—新农贸市场路口)、大新路—宏达路(沿河大道—高速公路路口)、丝宝路全段为文明交通示范路段,通过创建活动,打造文明通行的示范路和事故预防的样板路。二是重拳出击治“顽疾”。采取高峰守点执勤,平峰査纠违法的方式,严查违停、逆行、闯红灯、超员超速、随意占用公交站点等重点违法行为。组建专班对防碍交通环境的“五小车辆”非法营运,乱穿乱行、货车违反禁令标志进城、涉牌涉证、酒驾醉驾等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强力震慑交通违法人。三是综合施策保畅通。改革城区交通勤务制度,通过定岗,定人、定责,把守重要路段、重点时段、社会关注点段,落实管段责任制、任务责任制、考核责任制,将城区路段分成若干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城区主干道、繁华商圈、集贸市场、学校、车站等重点管控区域,既有民警守点执勤,也有流动巡逻;,对违法行为进行综合管理,保障交通顺畅、平安。

   4.严查交通违章。一是集中开展摩托车违法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驾驶、逆向行驶、飙车、闯红灯、不悬挂号牌上路行驶、超员、不带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无牌无证摩托车,必须办理驾驶证、车牌,依法交纳罚款,并子以警示教育。二是严管“五小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对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越线停车等进行严管,对不听劝导闯入禁行区域的“五小车辆”(即三轮电动车、轻便电动车拖拉机、农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一律进行学习教育后,予以经济处罚,责令其做“协管义工”,即在路口参与交通管理,协助交警维护路口秩序,劝导非机动车、行人按灯通行。三是推动出台电动车管理办法。积极向市政府反映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管理现状,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管理。

   5.推进交通宣传。一是开展全民宣传教育。印制交通安全和出行常识宣传册,发动社区民警、网格员,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进场所逐一发放,引导市民安全驾驶、文明出行。二是引导社会参与。组织交通安全志愿者“五员”服务队上路,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进行劝导、教育、宣传;推动建立交通协管10户联防制度,发动临街门面商户加入交通志愿者行列,共同参与门前文明交通宣传与协管。三是曝光重点违法行为。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专栏等平台,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定期公布严重交通违法“黑名单”,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和震慑交通违法人,在全市树立遵法守法光荣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文明交通分析与对策

市文明办

 

   行人车辆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交通环境是城市文明的折射窗。近几年,市文明办发挥职能,积极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出行”系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体验、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良好行为习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交通乱象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形象和品位,甚至是形成交通安全隐患,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一、存在的不文明交通乱象

   我市交通不文明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动车驾驶员抢道“加塞”、随意调头、不文明礼让、乱停乱放、接打手机收发信息、车窗抛物、随意谩骂他人。二是非机动车驾驶员随意横穿道路、逆向行驶、占用机动车道、路口停车不规范。三是行人随意闯红灯、跨越隔离绿化、护栏、随意招手拦车。

   二、交通乱象产生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一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参与者的层次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治观念不强,文明交通意识未真正在内心根深蒂固,对事故危害认识不足,存在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侥幸。二是自私观念。希望别人能遵守规则,对自己则网开一面,怎么方便怎么来,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交通参与者起到了负面示范作用。三是从众心理。即人们常说的“随大流”,交通出行亦是如此,即便违法了也心怀法不责众的想法,导致了跟风效仿。

   (二)车辆因素。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使得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之间的“路权”争夺战愈演愈烈。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不懂得文明礼让,争道抢道、强行加塞、龟速占道等行为,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抢过人行横道,不懂得礼让斑马线,乱停乱放也是车辆增速过快,公共交通资源供不应求情况下的无奈之举,非机动车数量巨大,乱穿乱闯现象严重。

   (三)硬件因素。一是公共资源相对缺乏。公共停车场相对匮乏,收费停车场价格偏高,普通老百姓不愿承受,于是乱停乱放,占用非机动车道等。二是路口渠化不灵活。早晚高峰车辆多,平峰较少,转弯、直行车道没有灵活渠化,导致灯岗路口车辆积压于是就有了强行并线、加塞行为。三是人车关系处理失衡。行人好不容易等到绿灯,右转的车辆不管不顾争抢车道,往往使得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宁可铤而走险。

   (四)管理因素。一是法律不完善。例如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过于突出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弱者”身份,有违法律的公平性原则和严肃性,在某种程度上有“纵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之嫌。二是交通管理手段乏力。对交通乱象的处罚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设备、人员不足等客观原因往往使得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管理者产生畏难情绪。交通乱象是社会普遍行为,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执勤民警在查处交通陋习时怕当事人纠缠耍赖、妨碍执法,甚至恶意投诉,不免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使交通陋习不能得到有效纠正,导致人们产生法不责众的曲解。

   三、文明城市测评中关于文明交通的标准

   (一)融入日常生活

   1、印制和发放市民文明手册或其他宣传资料,普及文明交通规范,倡导文明交通新风。

   2、将遵守公共秩序纳入市民公约,并开展市民公约教育实践活动。

   3、利用“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开展文明交通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4、常态长效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二)社会责任意识

   1、主要交通路口(交通人流高峰期):机动车在人行横道上主动礼让遵守交通信号灯正常通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2、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在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公交车:乘客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4、社区(小区)、主要交通路口、公交车站: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三)公共交通秩序

   1、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无行人乱穿马路、翻越隔离栏现象。

   2、主要交通路口(交通人流高峰期):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

   3、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乘客排队候车或依次上下车;无拥挤、争抢座位等现象。

   4、乡镇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管理规范有序,无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现象。

   四、破解不文明交通乱象的对策

   针对上以问题和分析,结合文明城市测评中关于文明交通的标准和市文明办职能,将采取以下对策:

   (一)全制度、重教育,塑造文明交通软环境。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大力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保险、就业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交通违法成本,从社会机制上对交通违法、交通陋习进行制约。二是加强教育管理,道路交通,人人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化是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教学范畴;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十星文明户测评体系,引导社会各方面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确保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持续开展“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并把交通陋习整治的进展情况作为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陋习,以公务车、公交车、出租车和机关工作人员自备车为重点,从机关干部抓起,从出租车、公交车抓起,通过执法部门抓拍、动员广大市民“随手拍”等方式予以监督,并视情况采取抄告单位、在《仙桃日报》、仙桃发布等媒体平台上曝光、纪委约谈等有力的惩处措施,促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革除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二)全保障、重协调,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一是成立文明交通行动专项小组,保障充足的活动经费,形成宣传氛围浓厚、实践活动丰富、奖罚措施分明的保障机制。二是突出联合联动,提高管理实效。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文明办负责,协调交通、公安、城管、媒体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整合各部门力量,利用综合手段,及时研究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把交通管理部门一家管变为大家管,使道路交通管理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全宣传、重参与,实现项目认领新模式。一是全方位、全媒体、全覆盖宣传。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根据不同人群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追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针对市民朋友及年轻群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开展大众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针对重点车辆管理,深入辖区重点车辆单位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座谈会、讲座、安全检查等手段开展宣传工作;针对社区居民,要通过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居民在观看节目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二要多角度曝光,营造文明出行良好氛围。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在城区对车辆、行人交通违法进行拍摄曝光,加大对交通陋习的曝光力度,建立对交通陋习监督机制,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共同对交通陋习进行治理,来调整人们文明交通习惯,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三是拓展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提高公众交通参与度。在完善青年志愿者,老年义务执勤队、小区交通志愿者等五支不同层面的志愿者队伍工作的同时,将沿街门店、学校、小区门卫保安整合起来,周一至周五试点推行“钟点保安”“钟点协管员”等模式,周六、周日推行文明单位文明交通行动项目认领模式,协助交巡警开展交通志愿活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交通的积极性,将交通参与者与交通管理者角色有机融合。


完善市政设施  服务城区交通

市住建委

 

   近年来,我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框架逐步拉大,保障了城市道路完好畅通,较好地解决了老城区交通拥挤的问题;积极开展的交通综合整治活动,也有效改善了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进一步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为确保城市交通和社会公共安全,对我市城市道路、桥梁等建设养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高度重视宣贯工作。城市道路和城市桥梁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为保障我委负责管理的77条城区道路和16座城市桥梁安全运行,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学习和宣传《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等文件,深刻领会相关文件的精神和实质内容,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做好道路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扭转以往普遍存在的“重建轻养”、“重路轻桥”的老思想、老观念。

   2.扎实推进设施建设。我们以“创城保卫”为推手,进一步加大主干道升级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城市照明设施建设等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主干道升级改造力度。2017年投资2.3亿元完成南城新区主干道沔州大道全段14公里路面刷黑、560盏路灯升级、10处交叉口近40个渠化岛改造等升级改造,使广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二是加大“断头路”实施力度。在推动主干道升级改造的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城区道路循环工程,完成了叶王路中段、何李路中段、报社路、粮仪路小区路、紫满路等“断头路”、“搓板路”建设改造,实施了沿河大道、钱沟路北延、干河路北延等老城区汉江沿线“一横九纵”方案设计,并将项目打包纳入汉江综合整治PPP实施范畴;三是加大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力度。为保证市政设施稳定运行,市民出行安全畅通,2017年完成了复州大道、何李南路、青年南路等破损路面维修5.52万平方米,改造沔街大道五岔路口、汉江路与桃源大道交叉口两处道路堵点。

   3.全力保障桥梁安全。为进一步加强桥梁巡查力度,我委从养护经费、人员投入、车辆保障等多方面向桥梁巡查倾斜,安排专职人员每日对桥梁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桥梁病害,将病害与隐患处治在萌芽状态,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2017年对16座桥梁开展常规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维修加固完成杜西公路桥、和平路高架桥、干河麦芽桥等三处城市桥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老城区道路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老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道路未配套建设自行车道及公交专用道。老城区建设用地空间有限,征地拆迁成本持续提高,拆违控违难度不断增大,建设自行车道及公交专用道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庞大,但是受我市财政收入有限、土地收入不景气、融资难度增加的影响,短时间、一次性改造完成的难度很大,只能逐年分段实施。

   2.部分桥梁后天养护及维修管理不善。一是部分桥梁建设年代较早,设计图纸和施工资料等技术资料缺失,造成这部分梁桥建立“一桥一档”时存在资料不全的情况,同时,由于桥梁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资料不齐全,对桥梁的检测和养护维修造成困难;二是部分责任单位由于资金、人力等原因,难以及时对桥梁进行养护和维修,对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由于城区面积的增加,以前乡镇的部分水利涵闸、公路桥梁用途发生变化,变成城市道路桥梁,长期承载超重车辆行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敬业精神和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而目前我们不仅很难招到这种专业人才,而且很难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学习、培训,因而难以提升我们的养护维修管理水平。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

   1.继续做好相关办法、条例的宣贯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的宣贯力度,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不但要让每个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办法、条例,而且要让广大市民也能充分认识,能更好的帮助和监督我们的管理工作。

   2.继续改善出行条件。继续打通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进一步优化道路断面和交叉口,适当拓宽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地区的人行道宽度,完善过街通道、无障碍设施,加快绿道建设,方便居民绿色出行。同时,全面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绿化缺失、路灯功能缺失”三大短板,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城市市容市貌,2018年完成工程的40%。一是针对城区路沿石、路肩、路芽、人行道板等市政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问题,组织开展全市设施完好率调查摸底,特别是非字巷、非字路口,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改造清单,分年度分批次逐一改造完成,确保整改工作零死角。二是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并举,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以及平面绿化、立体绿化整体推进的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净增量,确保城区裸土全绿化。三是全面启动城区老旧路灯排查,对功能不全、受损度较高的路灯建立台账,逐一进行升级改造,在提高亮灯率的同时,保障设施安全。

   3.继续建立桥梁安全责任制。我们将继续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我市所有桥梁进行日常检测,使检测工作常态化。通过定期检测,不断补充完善道路桥梁的统计资料、基础技术资料、病害档案。对每个桥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制度严明、职责明确、责任落实。负责管理的所有桥梁,实行责任人负责制,落实具体养护责任人姓名,签订养护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桥梁现状、气候、地理环境等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城市桥梁重大安全事故、案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针对性演练,提高快速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行之有效。


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

   

市交通局

 

   根据市政协九届七次双月协商安排,现就我局“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文明形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我局运管、客管部门对城区客运车辆不按核定站点停靠、上下乘客、拉客喊客等违规现象,以及城区及乡镇“黑车”“灰车”非法经营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和严厉打击,对货车占道及修理店占道修车等进行持续打击和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830人次,查处无证经营车辆40辆,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营运车辆违规行为95起,不按核定线路运行或不按核定站点停靠车辆67辆,其他违章经营行为432起;查扣非法营运“黑的”320余台次,其中行政处罚260余台次,教育放行60余台次;查获出租车违章运营案件78起,处罚违章出租车76台次;参加市交通秩序整治办组织的联合集中执法行动,查扣各类“四小”车辆260余台次,有效的遏制了城区道路运输违规经营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主体存在一定问题。受职能所限,特别是在各级政府严管“公路三乱”的情况下,我局无法单独上路执法,对有关乱象鞭长莫及。

   2、出租车服务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改革创新的步伐与时代要求、群众需求不够适应。面对“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在如何通过改革尽快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来缓解群众打车难的问题上,探索创新不够。

   3、执法难成为常态。出租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够到位,行业稳定特别是出租汽车维稳形势不时报警,导致正常执法受阻。譬如去年公安部门在城区主要路段加设临时停靠时间限制摄像,导致出租车大规模罢运和围堵市政府。

   三、意见与建议

   1、配强工作专班。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两交主抓,八局联手,属地负责的工作格局。目前,市政府虽然成立了整顿办,明确了秘书长牵头负责,要求八局派人参加,实行“三脱三同三挂钩”的原则,但是目前仅仅只有交通、城管、公安长期在岗,其他部门基本不来,工作纪律涣散。

   2、完善工作方案。完善组织、宣传、打击、处理、维稳、考核、问责、保障工作方案,实行部门分工负责、执法协作、案件交办、信息共享、联勤联动,争取社会参与和广泛认同,实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远谋近施、综合治理

   3、强化处置规程。对查扣的电三、四轮车实行“三个一律”,即:对非法营运一律打击,残疾人一律查扣,挑刺份子一律严惩,对组织挑头、殴打干部法一律依法刑拘。

   4、落实工作保障。相关部门要服从人员选调、择优推荐到位;财政部门要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条件;镇办场园和相关科局要落实包保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5、跟踪考核问责。重点是对各类电三、四轮电动车车主(正常人,残疾人)及参与非法营运的残族人、小车车主实行镇办场园辖区包保责任,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对单位职工及家属电三、四轮车实行科局包保责任;对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专项跟踪督查。


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

   

市工商局

 

   城区交通问题一直是广大市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出行安全。为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树立文明的城市形象,工商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对电动车市场进行了多次整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我市电动车主要销售市场分布情况:中雅广场主要经销电动三轮车、电动车;农产品交易大市场门面主要经销电动汽车。

   一是把好市场准入关。各辖区工商所加强了对电动车销售市场经营户的日常监管,执法人员还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对经营户实行登记造册,督促经营户建立经销台账。现所有经营户都按照工商法规进行登记注册,持照、亮照经营。

   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2014年—2015年,我局和质监局联合执法,对城区电动车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查处违法销售电动车案件4起,净化了电动车销售市场。2016年各辖区工商所加强对经营户宣传引导,加强日常巡查,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电动车市场进行检查,特别是加强对代理商资质的检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无厂名、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无处藏身。去年,配合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对电动车市场进行了多次整治。

   三是广泛宣传指导。组织召开电动车经营户行政指导会,组织电动车经营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电动车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依法取缔市中心城区非法客运三轮车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人员逐户宣传市委、市政府规定,发放《电动车经营告知单》,引导经营户积极参与到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之中,提高经营户守法、诚信、文明经营意识。

   四是开展违法经营整治。督促电动车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制度,验明电动车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核查整车质量、外形尺寸等参数,确保销售的电动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查处无照经营、超出核定经营范围、虚假宣传等违法经营行为。

   五是开展综合执法行动。配合市电动车专项整治办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正确行使部门职能,确保综合整治取得实效。我局组织专班参与了综合整治,收缴非法营运车辆200多台,有效地净化了电动车市场环境和城区交通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电动车监管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为了将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纳入正规渠道管理,经市场调查,电动车市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证、无照生产。但近年来,随着电动车的热销,一些小企业也争相进入电动车生产市场,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其产品质量常常不能达标。由于电动车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在没有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下,只要凑够车架、充电器、控制器、电机、塑件5类主要配件就开始组装电动车,质量可想而知。

   2.生产超标电动车。企业生产一味追求产品“卖点”,弃国家标准于不顾的现象非常严重。全国目前有电动车生产企业2000多户,生产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使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一些企业片面迎合消费者心理,一味追求产品的“卖点”,大量生产超标产品,比如按照国家标准,电动车设计的最高车速不应大于25公里/小时,但事实上很多电动车的时速都能达到30公里,有的甚至能跑上40公里。而按规定电动车都应该具备脚踏功能,但现在的电动车样式却越来越像摩托车,重型车成了厂家的重点产品。

   3.扩大注册商标使用范围。一些企业自己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并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但该注册商标是注册在自行车或摩托车上,但现在却用在了电动车上,这种扩大注册商标使用范围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商标违法行为。

   4.信息披露不规范。一些电动车生产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上不标明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使消费者无法了解该电动车的真实情况,欺骗了消费者。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清查主体资格。一方面查生产企业的主体资格,看是否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于1999年出台的电动车生产标准,对电动车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进行了严格限制,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应当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工商机关对未取得生产许可证销售的电动车应当全力收缴,杜绝销售。另一方面查经营者的资格,看经销商是否核准经销电动车,经销的电动车是否是有资格生产电动车的企业生产。对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擅自从事电动车销售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将依照国务院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清查产品质量。电动车应符合《电动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对未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的电动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48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对超标电动车,严格依照《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清查虚假宣传。部分生产企业冒充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宣称荣获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取得了某某协会的荣誉证书,而这些都有是无中生有,虚假宣传,虚假表示。工商部门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对此行为进行查处。

   4.清查商标的使用。电动车商标的使用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二是取得了注册商标,但未在电动车上注册而使用在电动车上;三是部分企业为了傍名牌,将某某国际公司未注册的商标(国家商标局管受理的、商标事务所受理的)以委托使用的名义予以使用;四是已经取得注册商标而许可他人使用,但未在国家商标局备案,这些都存在商标违法行为,工商机关可以根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总之,工商机关应当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现行的法规,加强对电动车销售行业监管,对查处的违法经营案件及时予以曝光,这样才能净化电动车市场。

 


关于“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树立城市文明形象”的

   

市城管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车辆的日益增多,近年来城区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局结合工作职能,针对商业繁华路段、市场周边背街小巷、校园周边等人、车流量大的重点部位加强疏导强化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规范非机动车辆摆放。加强非机动车辆停靠设施建设维护,安排专人控管,采取宣传教育、主动帮摆等措施,规范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停靠秩序,逐步引导市民形成依线按点、规范有序停靠车辆的习惯。清理拆除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上私设的锁车器、地锁600多个。规范、查处城区各类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撒漏、不密闭上路等行为200多起。在交通秩序管理方面,我局和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整治乱停乱靠问题,并对部分道路信号灯、标识标线等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十字路口等重点部位的管理,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我局严格落实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按照“零占道”标准,规范管理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针对校园周边环境,与城区各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专项整治。我们走访了城区25所学校,征求学校意见,与临街经营业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校园周边规范经营协议》2800余份,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00余份,下发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500余份,规范校园周边门店外延行为700多起,取缔流动占道摊点500多个,拆除违章搭建棚亭70余个、雨棚170多个,暂扣占道餐桌椅380多张、流动叫卖推车60多辆。同时,坚持错时管理,针对上、放学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定点巡查,确保违章不反弹。

   3.推进仙桃智慧停车项目。为有效解决城区停车难、乱停车的现状,我局考察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仙桃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目前智慧停车建设方案已完成,下一步准备面向市场开展招投标,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群众交通法规意识不强。行人的法规意识、遵章守纪意识、文明意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我市群众参与文明交通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各类交通违章现象时有发生,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驾驶、机动车超速、抢道、超载等,无牌四轮电动车上路行驶的现象比较普遍。

   2.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长的种种利好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呈飞速增长的势头,已经步入机动化交通时代。伴随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日益凸显且有加重的趋势。

   3.非机动车辆无序停靠。在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行人非机动车无序通行。部分大型超市门前、道路门店前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压道路,阻碍交通。如创建文明城市期间,我局多次组织执法队员对恒迪建材市场、汪洲桥头等地的非机动车辆乱停现象进行宣传教育并劝离。

   4.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规划起点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街道路网、道路功能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道路宽度不够,交通基础设施缺乏。重点路段、商业区没有建设公共停车场地,致使车辆停放困难。

   三、措施对策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车辆乱停乱靠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利用执法宣传车播放录音在城区巡回宣传,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交警部门采取发宣传单的形式,加强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对违章车辆予以新闻曝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完善设施,疏堵结合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合理勘划临时停车泊位,缓解城区道路停车场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增设公共停车场地,化解停车难的现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向沿街门店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各单位将“门前三包”落到实处,管好各自门前的车辆停放。

   3.加强控管,严管重罚。对违章要按照法律法规严管重罚,形成高压态势,震慑违章者,教育引导车主遵守交通秩序,文明行车,有序停靠。一是延长控管时间。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和管理对象的特点,加强早晨、中午、晚上和节假日的控管。二是实行上限处罚。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严查处,该扣车的要扣车,该吊销证照的要吊销证照,在经济处罚上要从重处罚。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对违章行为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既促其整改,又教育他人。